政策調控傳言頻現,食用油去向尷尬
來源: 網絡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11-07-21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 6月份限價令到期后,市場頻頻出現政策調控的消息,究竟消息真實與否,對市場影響如何?且小包裝食用油能否在漲價風潮中重出江湖?另外,轉運豬利好油企效應后期能否持續?
一、限價令究竟是否取消
近日,市場對于食用油限價令是否解除的討論和報道頻生。18日,國家發改委對網易財經確認,去年年底開始執行的限價政策已經解除,并指明下半年小包裝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食用油價格將趨于穩中略漲態勢。
但是20日有媒體報道,據彭博社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食用油限價令并未解除,相關部門也未宣布任何投放國家儲備油的計劃。政府通過和食用油供貨商協商,繼續調控食用油價格。
食用油限價政策到底是否取消?自6月底第二輪限價令到期后,市場就此政策的報道和評析就一直在延續,此前有消息稱食用油限價令將延續到 8月中旬。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關于限價令炒作的消息很長時間被關注,主要還是市場對于政策調控意向把握不夠,擔心政策作用持續,未來價格走勢會出現年前的大幅下跌局面。
之前,中華油脂網主編郭清保也通過媒體多次表示,限價令是政府出臺的一項控制終端小包裝油價格的措施,屬于特殊時期啟動的行政命令,限價令到期后,政府不會再明示命令取消。
至于市場各方對于限價令是否取消的爭論,筆者認為可能屬于資本市場的消息派為實現預期價位進行的炒作。對于現貨市場來說,市場價格不可能因為限價令取消就大幅上漲,限價令延續,市場價格就大幅下跌。目前來看,油脂消費需求低迷是制約食用油現貨終端價格滯漲的主要原因。以歷年豆油一級現貨價格為例,除2004年、2005年和2008年8、9、10月食用油價格處于下降趨勢外,其他年份食用油價格基本以小幅上漲為主。
二、400萬噸臨儲大豆定向投放是否屬實
昨日,筆者通過網絡媒體看到,行業相關人士對此事的擔心依然較為嚴重,特別是近期市場傳言稱,國家將再定向投放400萬噸國儲大豆給市場,市場擔憂政府借定向銷售取代限價政策,繼續對食用油市場實施宏觀調控。
對此,有分析人士推算,如果此消息屬實,結合前幾次定向投放,國家已經低價定向投放大豆約955萬噸,國家臨儲大豆庫存只剩下100多萬噸,明顯低于國家糧油儲備安全境界線。并且,目前國內大型油脂加工企業港口庫存積壓,企業高價買來的進口大豆還面臨資金周轉困難,加之當前市場終端需求尚沒啟動,其他糧食品種走貨量也一直較小,雖然國儲低價銷售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企業參與購買的興趣預計將大打折扣。有消息稱,國家5月底第三批定投的 221萬噸大豆還未完全出庫,既然前期已經遇到出庫困難,現在如果繼續投放,國家雖有意放,企業恐怕也無心買。因此,此消息對未來食用油價格影響比較有限。
三、小包裝食用油能否漲價
本月上旬,南方媒體報道稱,當地魯花牌壓榨優質花生油開始提價,漲幅約為5%.隨后,魯花負責人聲明部分花生油漲價是因為捆綁銷售,贈送的葵花油價格較高,所以上調了部分銷售品種價格,花生油實際價格未變。之后,11日魯花集團發函明令禁止上調小包裝食用油價格,魯花漲價一日游匆匆收尾。但是,一個星期之后,在河南鄭州、山東等地,花生油漲價魅影再現,其中鄭州魯花花生油漲幅達23.7%,山東5升魯花一級花生油漲幅12.3%;龍大一級花生油漲幅6%.
小包裝食用油到底漲價了嗎?近期小包裝食用油是否將有一次集體調價行為?分析人士認為,魯花花生油率先提價,主要是今年春節之后,花生仁市場供需矛盾突出,企業庫存基本見底,市場處于青黃不接階段,在食品和生產資料齊漲等外圍因素帶動下,花生價格也被逐漸抬高,原料價格上漲增加了壓榨成本,企業頂風悄然提價屬于無奈之舉。不過,與魯花相比,中糧、益海等這些油脂巨頭的表現則較為低調,一直表示將嚴守維持食用油小包裝市場價格穩定的諾言,不會漲價。并且,據中華油脂網監測,7月初魯花小包裝調價消息擴散以來,各地豆油、菜籽油小包裝價格并未出現調整,除部分地區散油出廠價格跟盤略有波動外,食用油現貨價格并未出現明顯上漲跡象。因此,筆者預計,短期內小包裝食用油價格出現調整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市場散油出廠價格有明顯漲幅。
四、養豬補貼難解豬價高位困擾 轉運豬利好能否持續
近期,生豬和豬肉價格飆漲在推動國內CPI持續上漲的過程中,也給國內油脂加工企業帶來了久旱之后的第一滴甘露。受豬肉價格大漲影響,養殖業補欄量增加,國內飼料市場趨于火熱,用于生產飼料的粕類市場價格隨之上漲,據本網監測,截至7月20日,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區間上升明顯,在 3250-3320元/噸之間,月環比上漲100-150元/噸左右。豆粕前5個月的價格僵局借力飛豬市場,實現年內首度上漲并驅走了油脂加工企業的霉運,開始盈利。
伴隨豬價高漲成為推動CPI上漲的主力,國家政策調控的矛頭也隨即對準了生豬市場。國務院7月13日出臺5條措施促進生豬生產,重新啟動對能繁育母豬的補貼政策,規定對能繁母豬給予每頭100元補貼。對此,市場擔心養豬補貼會催生散戶補欄積極性,對未來豬價下跌構成影響。對此,筆者認為,政府出臺補貼政策,主要是為了增加市場供應,緩解未來市場供需矛盾,屬于長效政策,政策效應需要較長時間來體現,短期對降低豬肉價格的作用十分有限。未來一段時間內,豬肉價格在國家拋儲儲備豬肉和對中間緩解的治理過程中,豬肉價格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整體仍將處于高位。
同樣,對于養殖市場來說,隨著生豬補欄密集度增加,飼料采購需求放大,豆粕價格將逐漸高漲并趨于高位,但隨著市場熱度的逐漸降低,豆粕價格會緩慢趨于平穩,上漲空間也將承壓。且近期進口大豆到港量持續增加,港口庫存高企,也對未來豆粕價格形成壓制。因此,不宜過分看高豆粕市場價格,筆者建議企業在走貨順暢時期適當加大出貨量。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筆者認為隨著市場對限價令關注度的降低和市場消費需求的恢復,8月下旬食用油銷售終端市場會逐漸啟動,食用油將逐漸走出政策調控的尷尬境地,價格出現小幅上漲。且隨著大豆港口庫存逐漸消化,屆時豆粕市場將面臨較大庫存壓力,出現高位回落,但受豬價高位也將繼續支撐豆粕價格預計高位盤整。同時,九月份市場對新豆價格預期較高也將為食用油上漲奠定基礎。
一、限價令究竟是否取消
近日,市場對于食用油限價令是否解除的討論和報道頻生。18日,國家發改委對網易財經確認,去年年底開始執行的限價政策已經解除,并指明下半年小包裝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食用油價格將趨于穩中略漲態勢。
但是20日有媒體報道,據彭博社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食用油限價令并未解除,相關部門也未宣布任何投放國家儲備油的計劃。政府通過和食用油供貨商協商,繼續調控食用油價格。
食用油限價政策到底是否取消?自6月底第二輪限價令到期后,市場就此政策的報道和評析就一直在延續,此前有消息稱食用油限價令將延續到 8月中旬。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關于限價令炒作的消息很長時間被關注,主要還是市場對于政策調控意向把握不夠,擔心政策作用持續,未來價格走勢會出現年前的大幅下跌局面。
之前,中華油脂網主編郭清保也通過媒體多次表示,限價令是政府出臺的一項控制終端小包裝油價格的措施,屬于特殊時期啟動的行政命令,限價令到期后,政府不會再明示命令取消。
至于市場各方對于限價令是否取消的爭論,筆者認為可能屬于資本市場的消息派為實現預期價位進行的炒作。對于現貨市場來說,市場價格不可能因為限價令取消就大幅上漲,限價令延續,市場價格就大幅下跌。目前來看,油脂消費需求低迷是制約食用油現貨終端價格滯漲的主要原因。以歷年豆油一級現貨價格為例,除2004年、2005年和2008年8、9、10月食用油價格處于下降趨勢外,其他年份食用油價格基本以小幅上漲為主。
二、400萬噸臨儲大豆定向投放是否屬實
昨日,筆者通過網絡媒體看到,行業相關人士對此事的擔心依然較為嚴重,特別是近期市場傳言稱,國家將再定向投放400萬噸國儲大豆給市場,市場擔憂政府借定向銷售取代限價政策,繼續對食用油市場實施宏觀調控。
對此,有分析人士推算,如果此消息屬實,結合前幾次定向投放,國家已經低價定向投放大豆約955萬噸,國家臨儲大豆庫存只剩下100多萬噸,明顯低于國家糧油儲備安全境界線。并且,目前國內大型油脂加工企業港口庫存積壓,企業高價買來的進口大豆還面臨資金周轉困難,加之當前市場終端需求尚沒啟動,其他糧食品種走貨量也一直較小,雖然國儲低價銷售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企業參與購買的興趣預計將大打折扣。有消息稱,國家5月底第三批定投的 221萬噸大豆還未完全出庫,既然前期已經遇到出庫困難,現在如果繼續投放,國家雖有意放,企業恐怕也無心買。因此,此消息對未來食用油價格影響比較有限。
三、小包裝食用油能否漲價
本月上旬,南方媒體報道稱,當地魯花牌壓榨優質花生油開始提價,漲幅約為5%.隨后,魯花負責人聲明部分花生油漲價是因為捆綁銷售,贈送的葵花油價格較高,所以上調了部分銷售品種價格,花生油實際價格未變。之后,11日魯花集團發函明令禁止上調小包裝食用油價格,魯花漲價一日游匆匆收尾。但是,一個星期之后,在河南鄭州、山東等地,花生油漲價魅影再現,其中鄭州魯花花生油漲幅達23.7%,山東5升魯花一級花生油漲幅12.3%;龍大一級花生油漲幅6%.
小包裝食用油到底漲價了嗎?近期小包裝食用油是否將有一次集體調價行為?分析人士認為,魯花花生油率先提價,主要是今年春節之后,花生仁市場供需矛盾突出,企業庫存基本見底,市場處于青黃不接階段,在食品和生產資料齊漲等外圍因素帶動下,花生價格也被逐漸抬高,原料價格上漲增加了壓榨成本,企業頂風悄然提價屬于無奈之舉。不過,與魯花相比,中糧、益海等這些油脂巨頭的表現則較為低調,一直表示將嚴守維持食用油小包裝市場價格穩定的諾言,不會漲價。并且,據中華油脂網監測,7月初魯花小包裝調價消息擴散以來,各地豆油、菜籽油小包裝價格并未出現調整,除部分地區散油出廠價格跟盤略有波動外,食用油現貨價格并未出現明顯上漲跡象。因此,筆者預計,短期內小包裝食用油價格出現調整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市場散油出廠價格有明顯漲幅。
四、養豬補貼難解豬價高位困擾 轉運豬利好能否持續
近期,生豬和豬肉價格飆漲在推動國內CPI持續上漲的過程中,也給國內油脂加工企業帶來了久旱之后的第一滴甘露。受豬肉價格大漲影響,養殖業補欄量增加,國內飼料市場趨于火熱,用于生產飼料的粕類市場價格隨之上漲,據本網監測,截至7月20日,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區間上升明顯,在 3250-3320元/噸之間,月環比上漲100-150元/噸左右。豆粕前5個月的價格僵局借力飛豬市場,實現年內首度上漲并驅走了油脂加工企業的霉運,開始盈利。
伴隨豬價高漲成為推動CPI上漲的主力,國家政策調控的矛頭也隨即對準了生豬市場。國務院7月13日出臺5條措施促進生豬生產,重新啟動對能繁育母豬的補貼政策,規定對能繁母豬給予每頭100元補貼。對此,市場擔心養豬補貼會催生散戶補欄積極性,對未來豬價下跌構成影響。對此,筆者認為,政府出臺補貼政策,主要是為了增加市場供應,緩解未來市場供需矛盾,屬于長效政策,政策效應需要較長時間來體現,短期對降低豬肉價格的作用十分有限。未來一段時間內,豬肉價格在國家拋儲儲備豬肉和對中間緩解的治理過程中,豬肉價格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整體仍將處于高位。
同樣,對于養殖市場來說,隨著生豬補欄密集度增加,飼料采購需求放大,豆粕價格將逐漸高漲并趨于高位,但隨著市場熱度的逐漸降低,豆粕價格會緩慢趨于平穩,上漲空間也將承壓。且近期進口大豆到港量持續增加,港口庫存高企,也對未來豆粕價格形成壓制。因此,不宜過分看高豆粕市場價格,筆者建議企業在走貨順暢時期適當加大出貨量。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筆者認為隨著市場對限價令關注度的降低和市場消費需求的恢復,8月下旬食用油銷售終端市場會逐漸啟動,食用油將逐漸走出政策調控的尷尬境地,價格出現小幅上漲。且隨著大豆港口庫存逐漸消化,屆時豆粕市場將面臨較大庫存壓力,出現高位回落,但受豬價高位也將繼續支撐豆粕價格預計高位盤整。同時,九月份市場對新豆價格預期較高也將為食用油上漲奠定基礎。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上一篇:農業部:保障農產品供給
下一篇:未來糧食安全將面臨三大挑戰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