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糧食價格回暖 后期走勢仍需關注
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市場物價總水平出現了大幅下挫,糧食價格漲勢受到了明顯抑制。今年以來,受經濟復蘇和國際市場糧價上漲的影響,糧食價格又出現了連續上揚。為了解吉林省糧食價格變動的主要特征及內在聯系,近期,國家統計局吉林調查總隊對近兩年吉林省糧食價格走勢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吉林省糧食價格外向依存度較高,受國際國內市場變動影響較大,糧食價格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后期走勢仍需關注。
一、近兩年主要糧食品種價格變動特征
(一)玉米價格逐季上揚
2008年吉林省玉米價格與上年相比上漲了3.7%,2009年前三個季度,吉林省玉米價格漲幅分別為3.1%、8.5%和4.8%。
玉米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機抑制了玉米價格漲幅。玉米作為大宗商品,受金融危機影響商品需求銳減,但國家出臺的玉米最低收購價政策托市作用明顯,使2008年吉林省玉米價格出現了小幅上揚的局面。二是經濟形勢好轉拉動玉米價格上揚。今年以來,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逐漸好轉,玉米深加工企業對玉米的需求逐漸增多,另外,逐漸恢復的生豬生產對飼料需求逐漸增大,而玉米作為飼料的主要原材料,價格必然上漲。三是減產進一步推動玉米價格漲幅逐漸走高。今年我國多個糧食主產區受到了干旱等氣候侵襲,玉米減產導致價格逐漸攀升。
(二)粳稻價格持續上漲
2008年吉林省粳稻價格與上年相比上漲了2.1%。2009年前三個季度,粳稻價格繼續保持了快速上揚態勢,漲幅分別為8.6%、12.4%和10.8%。
粳稻價格持續上揚的主要因素:一是國家連續調高最低收購價標準。2008年年初,粳稻的最低收購價為0.79元/斤,年末調高至0.82元/斤,2009年又將最低收購價提高至0.95元/斤。二是受糧食主產區遭受干旱等氣候影響,糧食產量相對減少,而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價格上揚。三是種植成本增加進一步推動了價格上漲。據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吉林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在2007年上漲的基礎上繼續大幅上行,上漲了27.3%,為近12年來最高。盡管2009年前三季度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出現了回落,但與2007年相比仍上漲了23.0%。農資價格高位運行增加了種植成本。
(三)大豆價格降幅逐漸擴大
2008年1-3季度吉林省大豆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58.4%、37.4%和30.8%,4季度則出現了負增長,下降了4.0%。進入2009年吉林省大豆價格呈現了逐季下滑態勢,前三季度大豆價格分別下降了12.9%、14.8%和19.6%。
大豆價格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本地大豆受轉基因大豆沖擊較大,市場份額逐漸減少,種植面積逐年遞減,市場需求不旺。二是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持續下降,進一步拉動大豆價格下行。三是油脂市場出現疲軟,油脂價格持續下降,對大豆價格起到了一定的下行壓力。
二、糧食價格上漲的作用和影響
(一)增加了農民收入
調查資料顯示,由于2008年吉林省糧食產量為歷史最高水平,糧食價格上漲,使農民出售糧食收入大幅增長。2008年農民出售糧食的綜合平均單價為1.29元/公斤,與上年相比增長了6.6%,農民出售糧食收入增長31.9%;今年1-9月份,吉林省農民人均家庭經營現金收入4364元,同比增加433元,增長11.0%。其中,出售糧食現金收入為2674元,同比增長18.8%。出售糧食的現金收入依然是農民現金收入的主體。
(二)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
受市場價格變動影響,吉林省糧食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近年來,玉米和水稻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減少。2009年吉林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6660.1萬畝,比上年增長了1.1%。其中,玉米播種面積為4435.8萬畝,比上年增長1.2%,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66.6%;水稻播種面積為1002.7萬畝,比上年增長1.5%,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15.1%;大豆播種面積為657.1萬畝,比上年下降4.2%,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9.9%。
(三)為市場物價總水平回暖提供了支撐
以糧食為首的食品類價格走勢與物價總水平變動相關程度較高。調查數據顯示,受玉米、粳稻等糧食價格上漲影響,2009年前10個月吉林省糧食價格累計上漲了9.9%,推動物價總水平上漲0.5個百分點。其中,大米零售價格連續10個月小幅攀升,累計上漲了13.5%,推動物價總水平上漲0.3個百分點。糧食類價格上漲對推動吉林省市場物價水平回暖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糧食價格走勢預測
隨著經濟的逐步好轉,以及國家最低收購價格政策的實施,預計糧食價格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一)玉米價格將繼續上行
一是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不斷向好,市場對能源需求逐漸走強。玉米作為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材料,其價格變動與石油價格存在較強的正相關,今年以來,隨著各國經濟的逐漸復蘇,對石油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預計石油價格還會出現上揚,玉米價格也將隨之上漲。
二是干旱等自然災害導致減產。2008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吉林省糧食產量更是創下了568億斤的歷史新高。然而2009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旱情,玉米減產必然推動其價格繼續上揚。
(二)粳稻價格將繼續保持高位
一是供求關系決定粳稻價格將保持穩定。從長期來看,大米作為居民的日常主食,市場需求相對剛性,因此,粳稻價格有望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二是種植成本增加將進一步穩定粳稻價格高位運行。盡管2009年1-10月份吉林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出現了下滑,但相對于2006年和2007年的農資水平仍處高位,種植成本仍然相對偏高。
(三)大豆價格有望上揚
一是國儲收購價格有望上調。目前,產區大豆現貨價格穩中攀升,國產大豆產量下降,貿易商囤貨意愿提升,農民惜售情緒較重,各方普遍預期大豆的國儲收購價格有望上調。
二是美國大豆收割進度較慢將推動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上漲。美農業部報告顯示,截至11月1日,美國大豆收割完成51%,遠落后去年同期85%和過去五年同期平均87%的收割進度。另外,作物區的頻繁降雨低溫天氣同樣不利于大豆收割工作。國際市場大豆供給趨緊,大豆價格有進一步走強的可能。
四、相關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2009年吉林省的糧食生產經受了巨大考驗,入秋時的嚴重伏旱對糧食生產影響較大。因此,政府應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提高耕地防汛抗旱能力,科學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二)構建信息交流平臺,引導農戶適時售糧
吉林省多數農戶在售糧時主要是根據市場價格高低,而沒有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綜合分析,容易出現“賣跌不賣漲”的現象。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糧食信息流通網絡,實時提供糧食需求和價格變動情況,并及時預測后期價格走勢,指導農民選擇適當的時機出售糧食。
(三)建立價格監測系統,及時掌握市場動態
糧食價格波動與市場物價總水平關聯度很高,而物價總水平的高低對社會經濟都將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相關部門應根據吉林省實際情況,抽選部分地區的糧油交易市場,進行日常價格監測,形成立體價格監測體系,及時掌握變化趨勢和苗頭,提前預判,保障糧食安全。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