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因素仍是油脂市場最大預期
節后,美盤油脂在USDA報告公布后迅速上揚,天氣模式的轉變為上漲提供了更多支撐,不過筆者認為,目前的行情仍然是以價值回歸為主、天氣炒作為輔的大區間振蕩走勢。
USDA報告遠低預期,油脂走上回歸之路
由于美國農業部10月份報告調查的時間范圍已經可以包括2008/2009年度,因此報告對2008/2009年度的數據作了較大幅度的修正,這是10月報告的特征,也為后期對上一年度的估值定出初步基準。總體上,美國農業部10月報告明顯利空,植物油籽整體供應過剩達到為1103萬噸,其中大豆1274萬噸,菜籽存在93萬噸的缺口,但是具體到美國大豆,利空程度非常小,遠遠低于市場預期水準,這也使得美國油脂走上價值回歸之路。
美國天氣成為近期市場主要炒作因素
“變異的厄爾尼諾”最終沒有給美國帶來暖冬,這一點在10月初開始得到確認,持續寒冷潮濕的天氣使美國滯后的大豆作物面臨威脅。據美國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截止到10月11日,美國大豆落葉率89%,收割進度23%,較去年落后10天左右,較正常年份落后兩周左右;作物優良率65%,較上周下降2個百分點,但是仍然是最近10年來最高水平,可見,持續寒冷潮濕的天氣已經對作物生長形成影響,但是整體生長水平仍然較好,對大豆的單產影響也較小。
因此,對美國天氣的定位只能是一個近期的炒作題材,而不是真正的可以支撐油脂飛天的玉柱。
中國政策仍是國內市場最大預期
對于中國油脂而言,國家政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今年大豆減產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國儲的收購政策如何制訂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關系著中國油脂低檔支撐位的確定。從各方面的跡象來看,今年的政策仍然站在農戶利益的一方,10月12日,溫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強調“加強宏觀調控,穩定市場價格,保護農民利益”,明確表示,要繼續實施大豆、油菜臨時收儲政策,并且將明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提高60元/噸。另外,中央相關部門和領導多次強調今年要提高糧食收購價,這也為市場對大豆的收購價格提供想象空間。目前市場上也普遍預期今年大豆收儲價將會維持在3700元/噸的水平,雖然筆者不完全認同這一預期,但是收儲價重心接近3700元/噸的概率還是很大的,而且很可能會借鑒菜籽收購的經驗——國家提供一定補貼,最終的收購主體擴大到民營企業。
綜合以上幾點分析,筆者認為,國慶之后油脂的大幅上漲是由農業部報告低于預期之后的價值回歸所致,而美國天氣模式的轉變以及大豆生長嚴重滯后的事實使得天氣成為炒作的良好題材。在目前價格回歸至合理區間的情況下,后期的天氣將會成為波幅的決定因素,國內油脂也會追隨外盤上行,但幅度可能不及外盤。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