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價格司表示今后油價像蔬菜價一樣常變
國家發改委發布《石油價格管理試行辦法》,同時舉行了媒體通氣會。發改委價格司表示,今后與石油價格有關的通氣會或采訪將會越來越少,因為油價調整將會越來越常態化,希望老百姓理解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昨天下午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媒體通氣會,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親自坐陣,看得出來他最近壓力很大,不停的撓頭,用濃重的湖南普通話問記者:"為什么我們一上調油價老百姓就不接受呢?"
現場記者傳遞了被媒體稱為"油價戰斗先鋒"的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曉平的質疑:我不是反對油價上調,我是反對追漲快、追跌慢,為什么國際油價跌的時候,國內油價降得慢,而國際油價才漲那么10多美元,國內油價就緊跟著上調呢?
價格司副司長許昆林最近在上火,好幾天了,嘴角邊的紅疙瘩總下不去。作為價格司主管石油價格調整的負責人,他顯然不接受韓曉平的質疑,說:"在國際油價147美元時,我們的油價只相當于國際的83.5美元,自今年元旦新機制執行以來,成品油價格實際降了三次,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700元和2500元左右;漲了一次,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漲290元和180元。不存在漲得快降得慢的問題。"
在能源界,韓曉平是媒體比較認可的專家。但是他經常對記者抱怨說,發改委油價到底是怎么調的,他始終感到一頭霧水,他疑惑地說:"到底油價是怎么調的,根據什么樣的公式,現在我們完全弄不清楚,反而弄得大家一頭霧水。"
價格司副司長許昆林說:"一頭霧水?這就對了,要是都能算出來什么時候漲,漲多少,那國家就要吃虧了。"
根據發改委昨天公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的時候,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不過這其中有很多隱蔽的參數,使投機的風險大大降低。
但即使無法精確了解油價運行機制,幾乎所有的專家都認為,當前,國內油價已經有上行的壓力了。這其中包括一向反對油價上調的韓曉平。
而當記者電話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時,他的第一句話是:"我剛才還在想,國內油價上調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但是昨天的通氣會上,也有記者抱怨說,我不反對油價上調,只是一想到油價上調,好處都讓中石油、中石化得了,心里就覺得別扭。價格司副司長許昆林樂了,他瞪大眼睛說,國家一直對兩大石油公司征收特別收益金啊。
他說:"國家征收石油特別收益金。原油價格超過每桶40美元即開始征收,去年征收了1000多億,用于種糧農民補貼等,還有一部分作為增值稅返還以鼓勵進口。"
現在經濟沒上去,油價再往上調,對企業來說豈不是雪上加霜?他問道:"有沒有考慮企業成本、承受力這一個環節"。
價格司副司長許昆林回答,這正是為什么按照機制現在可以調價了,而我們還在觀察。
通氣會后,許昆林接受記者專訪時補充解釋說,事實上我們現在的油價還只是和國際油價間接接軌,同時兼有政府的調控,他說:"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再上調。"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就此總結出2個觀點:第一,油價調整今后將是常態,第二,國家政策性調整油價,不會影響到加油站因市場銷售清淡等原因而降價促銷。政策和企業市場行為是兩碼事。
董秀成說:"企業促銷是企業的權利,可以在發改委的定價下降價,所以國家定的價漲了并不意味著就要漲價,有些地方或有些加油站可能會執行國家的最高限價,有些可能還繼續促銷。"
價格司司長曹長慶非常喜歡董秀成的第一個觀點,昨天的媒體通氣會已經結束了,他還掏著心窩追著對大伙說,我希望你們好好宣傳一下,讓老百姓理解我們,今后國內油價的變化將是一種常態,就象蔬菜價格變動一樣正常。
曹長慶說:"首先是要逐步往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其次,所謂機制化就是既然我們已經制定了成品油價格運行機制,就要按機制辦事,不可能回到過去那種人為的調控,當然按機制運行也會考慮社會和經濟的承受能力;常態化就是說油價的調整今后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國際的油價本身就是波動的,所以我們的油價不可避免也會經常調動,希望大家逐漸習慣這種調動,能夠理解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中國種子網) 中國糧油儀器網 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