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乳業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中國乳制品行業正在經歷信任危機的“寒冬”,原本簡簡單單的牛奶,在國人眼中早已沒了“清白”之身。有統計稱,事件發生前洋奶粉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是20%;事件發生后,洋奶粉乘機侵占市場,如今市場份額已經接近50%。乳制品市場已受到消費者質疑,恐慌心理造成一些企業的牛奶銷量明顯下降。
在此輪行業動蕩中,新疆 83家中小乳制品生產企業盡管在國家乳制品質量監測中全部合格,但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受“三鹿事件”的影響,消費者信任缺失,銷售量下降,企業的空間利潤逐步縮小,導致各廠家的市場宣傳投入出現大幅下滑,部分廠家已經停止在宣傳上的投入,僅僅依靠產品的賣贈促銷進行市場最基本的維護。
不僅如此,各大廠家以奶源質量不達標為借口,出現了限量收奶、壓級壓價、拖欠奶資等現象。加之奶牛養殖成本、產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下降,于是出現了倒奶、殺牛等慘不忍睹的奶賤傷農的現象。
通過相關咨詢,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拒收事件”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事實,目前乳企對鮮牛奶的“消化量”有限。另有人說,當地鮮奶暫停收購的原因,除乳企說的“質量不達標”外,最大的因素是“乳企吃不下那么多鮮奶”。由此可見,新疆乳業開拓內地市場刻不容緩。
那么,為什么要開拓內地市場呢?
首先是人口優勢。據2008年6月份統計,新疆人口為1905萬,全國除了海南、寧夏、青海、西藏四省區人口總數比新疆小以外,其他各�。ㄊ�、區)人口均多于新疆。新疆市場消費人口有1600萬,而在新疆市場上牛奶品牌多達十個以上,并且消費人群收入低于全國水平,居住分散,大量的液態奶品牌在疆內市場相互競爭,低價傾銷,乳品企業的利潤大降,制約了乳業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是資源優勢。新疆作為五大牧區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天山牧場。草原上高山草甸植物茂盛絢麗、雜草縱生,覆蓋度可達75%~90%,萬年冰川溶水豐富,得天獨厚的氣候對牧草的生長極為有利,有甘草、雪蓮花、貝母、羅布麻、蟲草等中草藥可供牛羊食用,所產奶品綠色環保。
綠色的草原、藍色的河流、白色的冰川、雄偉的天山,使得內地人對新疆優質的地理資源、環境氣候極其崇拜,加之新疆乳業在國家乳制品質量監測中全部合格,因此一旦產品開拓全國市場,其潛力絕對不容忽視。
再次是質量優勢�!叭矍璋贰笔录校陆哪谭酆鸵簯B奶均沒有檢測出三聚氰胺,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巨大轟動,給了新疆奶業巨大的鼓舞。新疆的奶牛頭數居國內之首,奶源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在國內都是名列前茅的。該區有發展奶業的優越條件,完全能擔當給我國東部地區和沿海城市供奶的重任。
據了解,在2007上海國際奶業、乳制品工業展覽會以及其他相關乳品展覽會上,疆內乳業以其優良的品質、純膩的口感、獨特的風味贏得了廣大參展者和消費者的信賴和厚愛。由此可見,新疆乳業在全國是有市場的,關鍵是如何樹立開拓市場的信心及大力進行廣告宣傳。
最后是市場優勢。新疆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每天數千噸的產能面對的卻是只有300噸的消費市場,這無疑給新疆本地的乳品企業提出了挑戰。然而乳品出疆成本又太高,目前液態奶出疆僅運輸成本一項,每公斤就達5角錢。
也有人認為:“運費高、運力不足這些原因都不能成為阻礙新疆奶業發展的理由,以新疆為據點,向外擴展,把奶制品出口到獨聯體國家,這才是新疆奶業的根本出路�!逼鋵嵅蝗唬陆闃I還有一條路沒走,那就是國內市場。http://51wenwangwen.com
來源:中國食品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