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省份取消農業稅彰顯執政新理念
來源: 類別: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2005-02-17 閱讀次
【本資訊由中國糧油儀器網提供】 2005年新春伊始,利農、扶農的好消息不斷傳來。截至24日,全國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宣布取消農業稅。令人驚喜的是,在25個提前免征農業稅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超過了一半。這表明中央以人為本、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執政新理念正深入人心。
25個省份的實際行動表明:中央力推“三農”、加強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宏觀調控決策是科學的、正確的和富有成效的。
一年來,中央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在控制一些加工行業超常擴張的同時,堅持把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國家支持的重要領域,使億萬農民深得其惠,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出現多年未有的重要轉機。
人們注意到,我國去年第一產業投資由上年下降19.6%轉為增長20.3%。全年各級財政的“三農”投入超過2000億元,創歷史之最。在全年國債投資減少的情況下,用于“三農”的投資總量和比重反而提高。這調動了各地抓住戰略機遇期,積極解決“三農”問題的積極性。
25個省份的實際行動表明: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有效提升了地方綜合實力和財力,使得各地有能力給農民更多實惠。
繼2003年我國GDP增長達到9.1%之后,2004年繼續爬高至9.5%。這標志著中國經濟正處于新一輪高速成長期。人們普遍認為,支撐這一較高增長速度的原因,除了經濟全球化產業轉移和中國日益壯大的消費市場推動外,地方政府較高的發展積極性是內在動力。
盡管這一動力在局部表現出一些“非理性”色彩,造成固定資產投資過快等問題,并促使國家采取了宏觀調控措施。但各方還是形成一個共識:國內經濟增速太快不行,過快會加劇資源壓力和通貨膨脹等一系列結構性矛盾,發展成本太高;但速度慢了也不行,過慢將無法消化發展中的矛盾和每年數以千萬計的新增就業壓力。
正是多年持續快速的增長,使中央和地方財力顯著增強,使各級利用財政等政府資源調控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高,使各地有實力、有能力提前取消農業稅。
25個省份的實際行動表明:中央轉移支付等配套政策跟進及時,保障有力,有效解決了“減免”政策落實給基層造成的財政困難。
中央去年提出的免征農業特產稅、減免農業稅及附加的政策,各地認真落實,使農民減負300多億元,超過年初預計為農民減負238億元的目標,中央財政為此及時安排了轉移支付219億元補助地方財政減收缺口。
今年,中央明確表示各項支農措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攬子新的惠農政策已經出臺。這讓人們深切感到: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縮小城鄉收入差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要切實轉變財政分配、資源配置向城市傾斜的政策,將施惠重點轉向農村,加大對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比重。許多專家據此認為,我國免征農業稅的預期目標將提前兩三年實現。
25個省份的實際行動表明:中央力推“三農”、加強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宏觀調控決策是科學的、正確的和富有成效的。
一年來,中央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在控制一些加工行業超常擴張的同時,堅持把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國家支持的重要領域,使億萬農民深得其惠,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出現多年未有的重要轉機。
人們注意到,我國去年第一產業投資由上年下降19.6%轉為增長20.3%。全年各級財政的“三農”投入超過2000億元,創歷史之最。在全年國債投資減少的情況下,用于“三農”的投資總量和比重反而提高。這調動了各地抓住戰略機遇期,積極解決“三農”問題的積極性。
25個省份的實際行動表明: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有效提升了地方綜合實力和財力,使得各地有能力給農民更多實惠。
繼2003年我國GDP增長達到9.1%之后,2004年繼續爬高至9.5%。這標志著中國經濟正處于新一輪高速成長期。人們普遍認為,支撐這一較高增長速度的原因,除了經濟全球化產業轉移和中國日益壯大的消費市場推動外,地方政府較高的發展積極性是內在動力。
盡管這一動力在局部表現出一些“非理性”色彩,造成固定資產投資過快等問題,并促使國家采取了宏觀調控措施。但各方還是形成一個共識:國內經濟增速太快不行,過快會加劇資源壓力和通貨膨脹等一系列結構性矛盾,發展成本太高;但速度慢了也不行,過慢將無法消化發展中的矛盾和每年數以千萬計的新增就業壓力。
正是多年持續快速的增長,使中央和地方財力顯著增強,使各級利用財政等政府資源調控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高,使各地有實力、有能力提前取消農業稅。
25個省份的實際行動表明:中央轉移支付等配套政策跟進及時,保障有力,有效解決了“減免”政策落實給基層造成的財政困難。
中央去年提出的免征農業特產稅、減免農業稅及附加的政策,各地認真落實,使農民減負300多億元,超過年初預計為農民減負238億元的目標,中央財政為此及時安排了轉移支付219億元補助地方財政減收缺口。
今年,中央明確表示各項支農措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弱。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一攬子新的惠農政策已經出臺。這讓人們深切感到: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縮小城鄉收入差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要切實轉變財政分配、資源配置向城市傾斜的政策,將施惠重點轉向農村,加大對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比重。許多專家據此認為,我國免征農業稅的預期目標將提前兩三年實現。
【中國糧油儀器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上一篇:農業部下發今年發展糧食生產意見
下一篇:從貿易逆差看中國農產品走出去

最近更新儀器
推薦儀器
相關新聞
熱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