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糧食這篇大文章——肇東發展糧食經濟情況調查
黑龍江新聞網訊 肇東是全國糧食生產標兵縣,總產在全省縣(市)位居第一。近年來,全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先導,在保持糧食穩定增長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畜牧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一、跳出“頂點”抓“潛力”,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肇東糧食總產和單產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有的干部群眾認為糧食產量基本到頂了。肇東市各級黨委政府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破除自滿情緒,通過推進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和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近三年,新打抗旱水源井1800眼,全市機電井達到6500眼;引進大型噴灌設施,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57萬畝;今年又利用省農業開發資金,重點啟動了五里明5萬畝引松灌溉項目。組建農機合作社24個,著重發展大中型、多功能農業機械;大力開展主要農作物簡化栽培先進適用技術創新,創建五里明鎮五里明村、勝平村、黎明鎮長富村噸田核心區。2008年,五里明鎮1萬畝噸糧田試驗示范田平均畝產達到1058公斤,創全省玉米單產的最高紀錄、全國大面積高產攻關單產紀錄。
二、跳出“售糧”抓“轉化”,拓展延伸糧食加工轉化領域。大力發展畜牧業,實現糧食過腹轉化。辟建畜牧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一奶三肉” (奶牛、肉牛、肉豬、肉雞),把“糧倉”變成“肉庫”。辟建標準養殖小區,發展規模養殖大場大戶。大力發展加工業,實現糧食加工轉化。建設中糧生化、成福食品、希望飼料、香港日成酶制劑四大龍頭企業,發展238戶釀酒企業群體及45戶飼料企業群體,開發食用酒精、燃料酒精、DDGS高蛋白飼料、玉米油、谷氨酸、賴氨酸等系列特色產品。2008年,全市畜牧業過腹轉化糧食27億斤,玉米加工轉化能力達到200萬噸。肇東市被評為中國玉米綜合開發利用之鄉。
三、跳出“一產”抓“鏈條”,積極推進糧食產業化進程。著力發展以食品工業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打造以中糧生化、成福食品、希望飼料、香港日成酶制劑為龍頭的玉米產業鏈,以伊利集團為龍頭的乳品產業鏈,以大莊園為龍頭的肉牛、肉羊產業鏈,以寶迪集團為龍頭的生豬產業鏈,以成達集團為龍頭的肉雞產業鏈。鼓勵和支持農民、中小企業融入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的分工合作體系。糧食加工企業努力實現由原料型向成品型、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域內向域外、由內銷向外銷轉變,2008年實現利稅7.3億元。畜禽加工企業努力擴大生產規模,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1000噸,年可屠宰處理肉牛l0萬頭、生豬200萬頭、肉雞2億只,2008年實現利稅6200萬元。建立增收創效共贏機制,龍頭骨干企業與農戶簽訂專用品種種植訂單,以高出市場價保底收購,每年都在100萬畝以上,農民畝均增收130多元。
四、跳出“傳統”抓“創新”,樹立糧食現代經營的觀念,不斷改革管理體制機制。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變。2008年五里明、黎明兩個鎮率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土地規模經營試點,建立收入保底、盈利分紅、風險保障、權益保障四項惠民機制。五里明鎮黨委牽頭組建現代農業公司,下設1個農機作業合作社、3個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和1個米業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民由去年的366戶增加到1270戶,土地規模經營面積由原來的1萬畝擴大到3萬畝。黎明鎮長富村村委會牽頭組建長富米業有限公司,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打造馳名品牌和產品,入社農民由去年的34戶增加到76戶,土地規模經營面積由1017畝擴大到2000畝。
五、跳出“務虛”抓“務實”,破除簡單機械的工作作風,努力轉變領導方式方法。積極創建畜牧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非農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先后15次赴內蒙古誠邀伊利來肇東設企。引進大慶商業銀行設立分行開辦農業貸款業務,協調農業銀行涉足糧食生產投資領域。積極與省農科院、東北農大緊密對接。組織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與龍頭企業簽訂銷售訂單,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降低市場風險,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比較效益。2009年,肇東市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三項殊榮。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