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糧食生產5年增加34萬噸
日前,記者從縣農林局了解到,經農林局測產和有關部門統計,今年我縣水稻平均畝產達605公斤,創歷史新高。隨著國家惠農政策力度加大及科學種田水平不斷提高,我縣糧食生產連續5年增產,糧食總產由2004年的51.63萬噸增加到今年的85.93萬噸,水稻、小麥平均畝產由2004年的428公斤、376公斤分別提高到今年的605公斤、435公斤。
據縣農業部門負責人介紹,我縣糧食之所以實現連續5年增產,首先得益于國家惠農政策。近幾年來,糧食直補、農資增支補貼、良種補貼和其他惠農政策,極大調動了全縣廣大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特別是今年,國家對農業支持力度更大,對小麥和水稻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每畝小麥和水稻良種補貼分別達到10元和15元。同時,國家加大了對農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近年來,我縣實施了總投資596萬元良種繁育體系項目、總投資400萬元植保區域站項目等,總投資近千萬元。今年初我縣又在范水鎮實施建設總投資達597萬元的“寶應縣優質糧田建設項目”,經測產,項目區小麥、水稻畝產量平均比普通田塊增產10%。
扎實推動科學種田是糧食增產的重要因素�?h有關部門相繼開展了科技入戶、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糧食生產督導等工作,狠抓技術培訓,強化指導服務。自年初以來,縣農林部門已組織相關培訓近20期,培訓人次達5000人次,發放明白紙12萬份。推廣、更新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對糧食增產具有較大作用。在秈稻品種上,先后大面積推進常改雜,雜交水稻應用面積達到90%以上,糧食畝產量躍上500公斤臺階,推進秈改粳,重點推進品質優、產量高、適口性好的遲熟中粳,推廣面積達占水稻總面積60%以上,單產提高到600公斤以上,位于全省前列,成為全省水稻高產縣之一。全縣培育壯秧技術得到全面改進,育秧方式從水育秧向半旱秧、旱育秧、盤育秧發展,發揮了壯秧的早發優勢。推廣應用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實現從窄行密植向寬行稀植的轉變,保障了高產穩產。全面改進施肥技術,實現了從“一頭轟”向依據生育進程實施平衡施肥,重氮輕磷缺鉀向復合配方施肥,經驗施肥向測土配方施肥轉變。大力推進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實行統防統治,有效提高植保服務規范化水平,戰勝了水稻條紋葉枯病等重大病蟲害。
推廣輕簡高效種植模式,從人工移栽向拋秧、麥套稻、機插秧轉變,據統計,今年全縣機插秧面積達到了35萬畝,占全縣水稻總面積40%。糧食生產專業化服務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各鎮相繼成立機插秧專業合作社,提供從育秧到插秧實現一條龍服務,各鎮也成立了植保專業合作社,解決了一家一戶治病蟲害難的問題。
同時,高產創建也帶動了糧食增產。近年來,我縣把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作為發展糧食生產的有力抓手,集成技術,集合資源,集中力量,建立糧食高產創建“萬千畝”示范片,縣有2個萬畝重點示范方,鎮有1至2個千畝示范方,村有百畝示范片。通過三級創建,高產示范區、示范片的糧食平均畝產量比全縣平均畝產量高出10%。通過以點帶面,輻射和帶動當地糧食生產水平提高。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