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麻涌:打造完整糧油產業鏈
東莞日報11月9日訊: 出麻涌,沿西部干道,一路向西,蕉林盡頭就是新沙港。站在港務局大門口,朝任何一個方向500米都能踏進一家世界500強的糧油企業——這里是全球糧油企業最密集的地方。
上月底,香港并豐砸下2000萬美元,插足這塊糧油高地。并豐30萬噸棕櫚油深加工項目的背后是糧油行業的“中字頭”國企和外資巨頭紛紛扎堆麻涌。從1993年首家外資糧油企業進入蕉林拓荒開始,麻涌憑借港口、儲備糧庫和產業集群優勢,已初步造出一條完整的糧油產業鏈。
巨頭盛宴
“ABCD”四巨頭已有三家在麻涌投資設廠,加上統一嘉吉、飛亞達益富可及剛剛簽約的香港并豐,麻涌糧油產業內資國企和外資巨頭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
打破頭也要擠進麻涌的并豐集團是中國棕櫚油三大供應商之一,2000萬美元的麻涌項目主要生產棕櫚油分煉晶體。對麻涌來說,并豐項目的重要性,外界已解讀得再清楚不過:“帶領產業鏈走向高端”。
去并豐麻涌基地不遠就是糧油產業鏈下游的一家飼料企業東莞市康達爾飼料有限公司。康達爾來頭也不小,其母公司深圳康達爾集團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
6日下午,在康達爾面朝東江的莞城老廠房中,公司董事長謝永東告訴記者,“遷往麻涌是莞城舊城改造的需要。同時,麻涌的糧油加工產業發達,能夠方便采購到飼料所需的豆粕、麥麩等原料。”
麻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辦公室(下稱“外經辦”)上周給記者提供的一份最新資料顯示:麻涌現在已經擁有糧油加工企業40多家,主要生產食用大豆油和棕櫚油、小麥粉、方便面等。到明年,大豆壓榨量將達500萬噸/年。同時,糧油占到麻涌工業生產總值近一半,隨著籌備中的糧油企業陸續投產,未來這一比例還將擴大。
更為重要的是,在麻涌的這些糧油企業中,行內巨頭不在少數。中糧、中儲糧和中紡三大“中字頭”糧企在新沙港務局門口形成掎角之勢。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基(Bunge)、嘉吉(Cargill)、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號稱全球四大糧商,業內取其名稱首字母戲稱為“ABCD”。現在“ABCD”四巨頭已有三家在麻涌投資設廠,加上統一嘉吉、飛亞達益富可及上月底剛剛簽約的香港并豐,麻涌糧油產業內資國企和外資巨頭鼎立的局面業已形成。
列強扎堆,競爭自不可避免,但巨頭之間的競合已使麻涌糧油產業由單純的集群效應向產業鏈延伸跨越了一大步。
據中糧新沙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總監張國貴介紹,大豆加工分壓榨和精煉兩大環節。麻涌的糧油企業中,中糧主要從事大豆壓榨和精煉,中紡盈豐單有壓榨,中儲糧專注精煉。
“榨出來的油叫毛油,還要精煉才能變成市場上的食用油,所以精煉廠一般都會向壓榨廠買毛油。以我們中糧為例,自己壓榨的毛油不夠精煉用,還向周圍的中紡盈豐、統一嘉吉、植之元等購買。”張國貴說。
榨油之后剩下的豆粕等副產品同樣可以賣給產業鏈下一環的飼料企業。麻涌外經辦副主任蔡偉根告訴記者,“麻涌現在落實了三家飼料企業,已經投產的海大飼料每年消耗30萬噸豆粕,都是從附近的糧油廠就近采購。”
“正因為我們這里聚集了大量糧油巨頭,產業鏈也完善,所以在國際國內知名度迅速上升,很多糧油網站都有麻涌報價。”蔡偉根對此引為自豪。
探路者新亞
“我們是先有儲備糧庫,然后才有糧油加工。”儲備糧的調倉、流轉給一些糧油企業就近提供了原料便利,也使麻涌港區從“西伯利亞”搖身變成糧油投資的“金三角”。
麻涌現代糧油產業最早要上溯至1993年,拓荒者東莞新亞油脂有限公司闖進“西伯利亞”。據上述張國貴回憶,當時中谷集團、中植油、省糧食局和東莞糧食局四方共同出資組建了一家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又與外資的馬來西亞亞地種植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新亞油脂。
作為落戶麻涌最早的外資糧油企業,亞地種植的來頭不小,其幕后老板正是赫赫有名的馬來西亞“賭王”林梧桐。“那個時候中國和馬來西亞打得火熱,項目簽約時兩國總理都出席了。”張國貴說。
高官捧場并未能挽救新亞油脂在市場中的命途。公開資料顯示,“由于各種原因,1996年項目擱置。”2000年,國字號的中谷集團收購新亞并注冊成立東莞中谷油脂有限公司。2006年,中谷并入中糧。
就在中谷入主新亞的前一年,也就是1999年,麻涌糧油產業的另一無形推手——中央儲備糧新沙糧庫動工。
黎德慶,麻涌鎮黨委委員,見證了麻涌糧油產業的成長之路。談到新沙糧庫,他毫不諱言,“我們是先有儲備糧庫,然后才有糧油加工。”
黎這樣褒揚并不為過。麻涌一地的儲備糧庫集中了國家、省、市三級,在全國也頗為罕見。其中,新沙糧庫是廣東最大的中央儲備糧庫,也是華南最大的糧食中轉儲備庫。
再加上22萬噸的省屬糧庫和5萬噸市屬糧庫,僅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盤上就堆積了73萬噸的糧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儲備糧的調倉、流轉給一些糧油企業就近提供了原料便利,也使麻涌港區從“西伯利亞”搖身變成糧油投資的“金三角”。
糧油天生就是個“大物流”行業。2001年結束的前一天,新沙港區口岸配套設施通過國家驗收。港口水深12.5米,散貨和集裝箱兼備,號稱“廣州最現代化、最具潛力的港口”。糧油基地與碼頭比鄰而居,配上管道和傳送帶,美國的轉基因大豆,馬來西亞的棕櫚油都能直接送到倉庫,物流成本得以大幅降低,麻涌優勢愈發明顯。
落戶港區能節能多少物流成本,上述康達爾董事長謝永東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設計年產能30萬噸的飼料廠,從市區搬到麻涌后一年可在物流上節省約500萬元,大致相當于東莞康達爾去年全年的利潤水平。
“麻涌磁力”很快吸引了一批企業。2003年,華南油脂進駐,專注大豆壓榨。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中盛糧油籌資8000萬元投資東莞新廠房。當年,大豆價格過山車波動,國內榨油廠敗走“大豆戰爭”。國際巨頭看好麻涌,大肆進入,嘉吉收購華農,飛亞達益富可接下華南油脂一期,上演了前述巨頭蜂擁入莞一幕。
民企“回歸”
“大豆戰爭”之后沉寂一段時日的民營企業家,又相中了麻涌的配套環境,重新進入糧油產業鏈,冀望能榨取屬于自己的一環。
分享盛宴的不僅僅是“中字頭”和500強這樣的大佬。“大豆戰爭”之后沉寂一段時日的民營企業家,又相中了麻涌的配套環境,重新進入糧油產業鏈,冀望能榨取屬于自己的一環。黃玩忠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
6日上午,在樟木頭糧食鐵路貨場背角處的益華油脂公司,記者找到了黃玩忠。“這里是益華不是嘉益,我的老廠,加工出來的糧油從貨場內的兩個門店賣給客戶。”黃擺著手告訴記者,嘉益糧油是他在麻涌注冊的新公司。
黃玩忠告訴記者,公司每天都要租油罐車從麻涌拉毛油回來加工,早上去,中午回,一噸成本40元。按照每天最少2噸的加工量計算,黃玩忠一年要在物流上多花費幾萬元。
考慮到成本因素,加上糧油已基本上來自麻涌和廣州開發區,黃玩忠下決心投資4000萬元在麻涌設廠。目前嘉益糧油已注冊完,還申請了商標,未來準備做自己的品牌。
棲身麻涌的民營糧油企業中,華南油脂的“回歸”最富有戲劇性。2004年,華南油脂一期剛剛建成投產,采購的大豆一靠岸,價格暴跌,公司最后轉讓給外商合資的飛亞達富益可。但麻涌外經辦提供的最新糧油產業資料稱,“華南油脂投資3.5億元建設二期工程,從事大豆壓榨和維生素提取。”
距離華南油脂不遠的海大飼料2006年就投資麻涌,現在已成長為民營糧油企業的成功樣板。上述康達爾公司謝永東向記者證實,投產之后,海大的飼料加工能力2年內就從零一路躥升到20萬噸,進展可謂神速。
如今,由儲備糧庫和碼頭孵化而來的麻涌糧油產業基地,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糧油企業,已經是世界上糧油加工企業密度最高的地區。這些企業之間買賣毛油、豆粕,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延伸閱讀
糧油產業鏈條該伸向何方?
在麻涌港區糧油基地,面粉、食品用起酥油、人造奶油一應俱全,如果能引入食品企業就地生產終端產品,將使麻涌糧油更加貼近市場。
黎德慶以豆粕為例分析說,麻涌港區糧油基地未來一年的大豆加工能力在500萬噸左右,其中80%的最后要轉化為豆粕。已落戶的海大、康達爾和金錢三家飼料廠遠期加工能力是132萬噸,這意味著余下的幾百萬噸豆粕都要由外地企業消化,省內,甚至是泛珠三角的廣西和湖南都有飼料企業前來采購。
“即使本地企業消化不完,我們也沒有引入飼料企業了。”黎德慶說,飼料行業的利潤率很低,國家又予以免收增值稅的優惠,真正到手的稅收并不多,而且還占用了寶貴的土地,又污染環境。
黎德慶的招商目標是食品企業。在麻涌港區糧油基地,面粉、食品用起酥油、人造奶油一應俱全,如果能引入食品企業就地生產終端產品,將使麻涌糧油更加貼近市場。
麻涌外經辦副主任蔡偉根向記者證實,除了已落戶的康師傅,此次東莞黨政代表團剛剛考察的鄭州三全食品也曾來麻涌看過。山東魯花也正在洽談中,未來可能將華南地區的銷售中心設在東莞,利用麻涌的強大糧油制造能力來做貼牌生產。
盡管如此,麻涌進一步招商拓展糧油產業鏈時又遭遇了“地從哪來”的難題。“全市有4萬畝農保用地,我們麻涌就占了一半,從西部干道一路到鎮里,看起來大塊大塊的地,其實能用的不多。”
在另一廂,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據上述中糧張國貴透露,公司豆油精煉中分離出的皂角沒有在麻涌進一步加工,而是運到天津基地提取附加值更高的維生素E。還有一些棕櫚油企業在麻涌分提出化工品,但采購客戶不在東莞而是廣州開發區的化妝品企業。
“麻涌沒有考慮引進化工企業來填補這些產業空缺。”蔡偉根解釋說,“麻涌本身就已集中了糧油、造紙、紡織、造船等產業,工業密度很大,再引入化工企業,對環境和安監要求比較高。”
“麻涌報價”何時變身“麻涌定價”?
麻涌的志向不是簡簡單單做個糧油“世界工廠”而已。政府還在考慮設立糧油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
除了瞄準終端食品企業做產業鏈招商,平臺建設和糧油交易市場也是擺在黎德慶案頭的大事。
麻涌的志向不是簡簡單單做個糧油“世界工廠”而已。黎德慶說,政府還在考慮設立糧油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
電腦周邊產品95%都能在東莞找到,但卻沒有形成像深圳賽格廣場那樣的“世界市場”。如今麻涌港區的糧油制造企業密集,糧油“世界工廠”骨架初成。日益完善和延伸的麻涌糧油產業鏈仍難逃“有產能無定價權”的局面。
如果有交易市場,很多貿易商可能會在麻涌設立精煉工廠,就近采購毛油。同時,還能借助交易市場把觸角伸向全國,擴大麻涌知名度,變“麻涌報價”為“麻涌定價”。
黎德慶回應稱,交易市場需要岸線,正在尋找具備這種實力的合作方。
糧油交易市場干系重大,但在張國貴看來,盡快改善一下麻涌港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可能對扎根的糧油企業來說更實際。
麻涌港區實行廣州東莞兩地交叉共管。“鐵路沿線和兩座橋是新沙港管理,而工廠是則屬于麻涌鎮管理,治安、交通和環衛多少都有點責任不明。”張國貴希望,兩地政府之間能夠加強溝通,讓糧油企業專心發展。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