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儀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優先發展技術領域
2009年10月13日,國家科學技術部發展計劃司通知發布了“國家火炬計劃優先發展技術領域(2010年)”,主要涉及:電子與信息領域、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技術領域、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領域、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環境與資源利用等6個領域。其中與科學儀器緊密相關的領域有“二、生物技術與新醫藥,四、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領域,六、環境與資源利用”等3個領域,相關內容如下:
光機電一體化領域
光機電一體化是運用機械、電子、光學三種技術和相關產品經優勢集成、最佳匹配而形成的具有自動化、智能化功能的產品或系統。這一領域的成就,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高傳統產業功效的新一代技術裝備。
光機電一體化領域覆蓋面較寬,今后一段時期,其重點是:基于先進制造技術的設備和系統,包括以數控技術為核心的制造裝備,工業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現代設計制造技術(CAD/CAM)的軟件工具和現代集成制造系統(CIMS)的應用及相關目標產品;現場總線智能化儀器儀表與全開放分散控制系統;現場總線智能化低壓電器設備;重大新型成套設備;設施農業裝備等。
這一領域還包括以機械為主體、技術上有明顯突破、創新性強的研究開發成果。
工業自動化儀器儀表
儀器儀表是工業領域、科技領域和科學研究獲取信息的工具,是保證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生產進程自動化的重要環節。儀器儀表正朝著微型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重點支持在精度、量程、環境適應性或功能上有突破性發展的新型儀器儀表,以及采用新原理、新結構、新材料的新型儀器儀表。
1、工業自動化儀表
2、分析儀和信號記錄儀
(1)智能型氣相色譜儀
(2)原子吸收光譜儀
(3)多功能液相色譜儀
(4)智能型近紅外分析儀
(5)毛細管電脈儀
(6)射線數字成像儀
(7)斷層掃描高分辨率內視儀
3、柔性儀器
重點支持依靠計算機軟件的可擴展性和可更換性選配合適的傳感—變送器,實現功能柔性化的儀器。
4、光學儀器
(1)激光測試、測量儀
(2)光柵精密測量系統
(3)光纖性能測量儀
(4)激光微粒分析儀
5、高精度電工儀器標定儀
6、新型傳感器
(1)復合傳感器
(2)陣列傳感器、多功能傳感器
(3)智能傳感器
(4)直接輸出數字脈沖的傳感器
(5)面向行業的新型、高性能傳感器
環境保護領域
“十一五”期間,火炬計劃在環境保護領域將重點支持下列幾個方面的技術、設備(產品)的產業化:1、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2、水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3、固體廢物處置技術和設備;4、環境監測技術和設備;5、環保專用藥劑與材料;6、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技術與工藝設備。
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近期產業化重點是發展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設、擴展需要大量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并促進環境監測與應急和預警技術及設備的傳統技術和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了適應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工作的需要,要重點發展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測技術,環境應急及急需的常規監測技術和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環境應急預警監測儀器和處置技術設備,包括海水應急預警污染監測技術和設備,局部污染控制技術和設備。
1、空氣和廢氣監測儀器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在線監測系統和預報系統(如:粉塵、細顆粒物(PM2.5、PM10采樣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沉降、酸雨自動采樣器、沙塵天氣、機動車排氣等);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如:傅立葉紅外測量煙氣污染物、煙氣含濕量、砷、總鉛、總鋅;氰化物、氟化物、油煙、VOC等);大氣中超細顆粒物、有機污染物等采樣分析技術和儀器。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等。
2、環境水質和污水監測儀器
地表水水質環境質量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如:化學需氧量、余氯、TOC、BOD、氨氮、石油類、揮發酚、微量有機污染物、總氮、總磷等);水質和污水快速監測儀器,多參數污水水質在線監測儀(COD、BOD、TOC、SS、pH等),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便攜式分光光度計,便攜式氣相色譜儀,海洋水質監測儀器等。
3、應急監測儀器設備
便攜式現場快速測定儀及預警、警報儀器,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等危險廢物特性鑒別、環境監控及災害預警技術與設備;移動式應急環境監測系統(如:便攜式快速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便攜式水質監測儀;便攜式工業危險物、重金屬、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快速監測專用儀器及系統);應急安全供水技術和設備;應急處理火災、泄漏造成的環境污染技術和設備。便攜式電磁輻射污染監測儀、便攜式放射性監測儀等。
4、生態環境監測技術與設備
海洋環境監測儀器與設備,環境遙感監測系統;脆弱生態資源環境監控及災害預警技術與設備;多物種生物在線檢測技術與設備,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的富集裝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采樣、分析系統。
生物工程和新醫藥領域
生物技術是二十一世紀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撐技術之一,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我國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并在某些具體技術項目上,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生物技術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根據我國現有基礎與發展的特點,“十一五”期間在生物工程與新醫藥領域中,重點支持醫藥生物技術、中藥現代化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和輕工食品生物技術等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優先發展新型疫苗、重大疾病防治創新藥物、基因工程藥物、單克隆抗體系列產品與檢測試劑、新型給藥技術及藥物新劑型、生物反應及分離技術、發酵工程關鍵技術及重大產品、計劃生育藥具、中藥材及飲片、中藥制品、中藥制藥工藝及設備、生物醫學材料、新型醫用精密診斷及治療設備、醫學信息技術及遠程醫療、生物芯片、生物材料及產品等。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