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還能繼續增產嗎?
8月25日,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2009年工作會議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會上就小麥體系的兩個重點任務“北緯33度地區小麥大面積增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和“北方小麥水肥高效利用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進行年度總結交流。
我國小麥連續六年獲得豐收,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創造這一奇跡的是許許多多的小麥科技工作者長期工作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結果,他們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在小麥科研領域攻破一個又一個難關,讓我國小麥產量年年刷新紀錄,每年上一個新臺階。2008年,國家小麥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又確定了“北緯33度地區小麥大面積增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和“北方小麥水肥高效利用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兩個課題進行攻關。
北緯33度地區小麥增產潛力巨大
“北緯33度地區小麥大面積增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組重點挖掘四川、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省約1億畝小麥低產田的增產潛力,小麥體系栽培與設施研究室主任于振文院士說,我國目前小麥平均畝產320公斤,要使小麥中產變高產,必須提高土壤肥力。于振文院士牽頭實施的“ 北緯33度地區小麥大面積增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已從近期審定品種中篩選出了有較大推廣價值的高產優質廣適新品種淮麥25、徐麥856、周麥22、寧麥13、襄麥48、揚麥17、內麥9號、川麥51、綿麥45等品種,同時根據各地生態特點和生產關鍵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栽培技術方案。專家認為,優質高產多抗新品種仍是該區域小麥產量不斷提高的重要保證。目前已審定品種雖然較多,但突破性品種寥寥無幾,為滿足生產需要,應當把篩選工作范圍擴大到進入區試生產試驗的新品種,以便盡快明確有發展潛力的主導品種。
據了解,今年5月20日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和江油市共同承擔的“北緯33度地區小麥高產創建江油示范區和測土配方示范片”進行了現場實打實收。驗收地點選在江油市大堰鄉泉水村六社核心區,選擇了3個田塊。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專家按照各項程序進行了嚴格認真的實打驗收,驗收結果為:第一塊小麥田畝產591.88公斤,第二塊小麥田畝產579.32公斤(未加收獲損失),核心區連片種植面積132.6畝,平均畝產488.2公斤,比2008年全市平均水平高58.5%,比2009年全市平均畝產323公斤高53.6%,示范取得顯著效果,創造了該市小麥產量的最高紀錄,且該單產創造了四川省丘陵地區小麥高產的最高紀錄,也為北緯33度丘陵地區小麥奪取高產探明了方向。
北方小麥節水節肥技術勢在必行
栽培與設施崗位科學家王志敏教授牽頭的“北方小麥水肥高效利用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組承擔的是北方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進行節水節肥高產、綜合提高水肥效率的研究,其中水澆地目標是每畝節水50立方米,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分別提高15%;旱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增產10%。目前此項目進展順利,課題組現已初步完成了北方小麥主產區節水生產分區,為我國節水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數據;同時,已完成了各麥區晚播適宜臨界期及效應、不同灌溉模式、有限灌溉下氮肥用量、有限灌溉下品種適應性與產量性能比較與篩選等4個統一試驗,并提出小麥節水生產的推薦播期為完成冬前葉齡4.5~5.5、推薦灌溉模式2水(底墑水+拔節或孕穗水)或3水(底墑水+拔節水+開花水),對不同地區節水小麥生產的施肥量也提出了具體建議。在完成以試驗研究為主的工作基礎上,今年課題組秋播時的工作將重點放在實驗研究與技術示范上。與會專家還就當前小麥生產的旋耕播種、秸稈還田、免(少)耕、節水技術、土壤營養和小麥凍害、病蟲防控等問題作了重點討論,認為提高播種質量是小麥生產的當務之急,也是小麥節水高產的需要。
據遺傳育種崗位科學家郭進考研究員介紹說,去秋今春嚴重的連旱對黃淮麥區小麥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同一塊地不同品種旱害不同,同一品種用不同的栽培技術旱害亦不同。因此,石家莊市農科院在推廣抗旱節水品種的同時,配套栽培技術的推廣,取得良好效果,所以說良種良法相配套是應對今后自然災害發生的有效技術措施。他說,5月25日,石家莊市農科院承擔的“節水高產冬小麥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通過了鑒定。以中國工程院程順和院士為組長的鑒定委員會對辛集市馬蘭農場小麥節水抗旱示范田實地進行了田間檢測,現場采點計算理論產量,結果為:4畝石麥15號旱地示范田(底墑充足,全生育期不灌水僅靠自然降雨)畝產531.2公斤;節水栽培示范田(底墑充足,全生育期僅灌1水)畝產分別為:石麥15號650.1公斤、石優17號617.5公斤、石麥18號653.6公斤(每個品種4 畝)。鑒定認為:石家莊市農科院提出的小麥節水高產品種選育方法及配套栽培技術,對小麥節水品種研究和生產應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育成的節水高產系列品種實現了節水與高產的有機結合。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肖世和研究員在總結發言時說,產業技術體系就是要針對產業發展需要選擇研究課題,包括前瞻性的研究和基礎性的工作,并能夠解決當前生產上存在問題,努力成為政府指揮生產的智囊和參謀,為我國小麥產業發展出一份力。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