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仍在加深--農業基礎如何再夯實
上半年,我國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夏糧實現連續六年增產,農民收入繼續增加。但國際金融危機對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沖擊仍在加深,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加強農業基礎。
7月23—24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的全國農業廳局長座談會,這個一年一度的農業年中分析會開得格外活躍,格外有生氣,也格外引起媒體的關注。
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夏糧實現連續六年增產,農民收入繼續增加,農村改革扎實推進。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廳局長們普遍認為,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夯實了基礎,關鍵得益于中央堅持在應對金融危機中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在座談會上提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應當進一步在應對金融危機中加強農業基礎,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努力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為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首先,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穩定發展,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2004—2008年,我國糧食實現40年來首次連續5年增產,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其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為增加農村消費和擴大內需創造了必要條件。2004—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累計增收2000多元,年均增收400多元,屬歷史首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民購買力不斷增強,農村市場逐步擴大,為實施“農機下鄉”、“家電下鄉 ”、“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擴內需政策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今年上半年,縣及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6.4%,比縣以上高2個百分點,首次實現農村消費增長幅度高于城市。
第三,農民轉移就業穩步發展,為繁榮農村經濟、統籌城鄉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四,農村基本政策穩定,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強化,為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根本保障。
國際金融危機對“三農”的沖擊依然嚴重
但是,就各地的實際情況看,國際金融危機對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沖擊仍在加深。
一是農產品價格下行,農業效益下滑,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困難加大。目前,除糧食價格在國家托市收購政策的作用下總體穩中有升外,多數農產品價格雖近期企穩或小幅回升,但價格水平仍明顯低于去年同期。價格下行擠壓農業生產效益。據測算,2009年三種糧食平均每畝總成本將比上年繼續增加,生豬養殖效益可能繼續下滑。
二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農產品貿易造成了嚴重影響,農產品進口沖擊嚴重,優勢農產品出口受阻。一方面,農產品進口沖擊嚴重,一些農產品進口價跌量增現象突出。今年1—5月,油菜籽、食糖、奶粉、大豆進口量同比分別增長149.3%、66.1%、152.6% 和27.3%。目前,一些國家紛紛加大補貼力度刺激農產品出口,對國內市場份額的擠占和市場價格的打壓將更加明顯。另一方面,優勢農產品出口受阻。目前,世界許多國家紛紛出臺各種貿易保護措施,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難度大大增加。今年1—5月,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147.1億美元,同比下降9.2%。特別是蔬菜出口出現十年來首次下降。
三是家庭經營收入增速放緩,農民增收缺少“亮點”。據統計,上半年農民人均家庭經營現金收入增幅同比下降13.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農民外出務工數量和工資水平增幅下降。上半年農戶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幅同比下降9.5個百分點。
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農業支撐體系
孫政才分析說,上述這些問題,是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在農業農村經濟領域的集中體現。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關鍵要堅持“保供給、促增收、增投入、強科技、抓改革”,把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變成鞏固農業基礎的過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現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農業支撐體系: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產業工程體系;不斷鞏固、完善、強化農業強農惠農政策,建立健全現代農業政策體系;建立健全現代農業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現代農業人才支撐體系;建立健全現代農業市場體系;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完善大宗農產品進口調控和管理及貿易救濟預警機制,有效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和農民利益,維護國內市場穩定。
各地農業官員普遍認為,“三農”發展的主要矛盾是農民增收。雖然近幾年是我國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最快的歷史時期之一,但農民增收的基礎還比較脆弱,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仍然沒有建立起來,城鄉收入差距還在擴大。
孫政才說,從今后一個時期看,解決農民增收問題要拓展新領域、培育新增長點。要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分享到工業化、城鎮化的結果。要在現代農業建設中,提升農業發展效益;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在城鎮化發展中,開辟農民增收的新渠道。在統籌城鄉中,加大以工補農力度,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