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糧價大漲可能性不高
糧庫收購 生意冷冷清清
當下本是夏糧收購旺季,然而昨日上午記者在藁城國家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看到,這里門庭冷落看不到任何前來售糧的車輛。這是怎么回事?
“就6月中旬小麥剛收完那會兒忙了幾天,從6月底以后就沒什么人來賣糧了。”公司負責人劉玉龍搖著頭告訴記者,進入7月份以后,他們只收了500來噸小麥,而這種情況往年都要到8月中旬以后才會出現。”
是農民無糧可賣了,還是糧庫不收了?
“我們這兒是糧食主產區,按國家政策今年繼續實行最低保護價敞開收購,收購價每公斤還比去年普遍提高了0.2元,可農民還是有糧不愿賣,惜售現象嚴重。”藁城市糧食局業務科科長劉建設告訴記者,按國家政策,自6月10日起(到9月30日止)藁城市就啟動了最低保護價托市收購預案,在全市共設立了6個收儲庫點和6個延伸點,從每天早上6時開始敞開收購農民手中的余糧。按國家最低保護價,每50公斤白小麥按等級由低到高收購價分別提高到了87元、89元、91元,因為今年小麥收獲期間未受災,普遍質量較高干濕適當,基本都是一等麥。按說,每50公斤91元的價格確實比去年高了不少,可是僅6月中旬收儲點忙碌了幾天就冷清下來了。截止到現在,全市托市收購總共才收了4.5萬噸。
“資金不是問題,庫容也還有,可農民有糧不愿賣。”劉玉龍告訴記者,目前僅他們一個公司至少還能收儲5000多噸。
農民惜售 期待糧價再漲是主因
國家托市收購卻收不上糧來,農民的小麥都賣到哪去了?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糧食市場早已放開,目前農民賣糧渠道很多,除了國家保護價收購外,一些糧食加工企業成了收糧大戶,僅藁城市目前就有日加工能力百噸以上的面粉廠16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糧食加工企業收購小麥約3.5萬噸,其中僅益海糧油一家就收購小麥2萬噸。正是由于加工企業大批收購,并且每公斤收購價一般要比國家最低保護價高上兩三分錢,這才提高了農民的銷售預期,讓人們產生了惜售心理。
藁城市惠農糧食市場是目前江北最大的現貨糧食交易場所,以購銷強筋麥、普麥、玉米等原糧為主,日平均銷售量為1200噸左右。 然而昨日記者在這里看到,整個市場異常冷清,幾十個堆滿小麥的貨位全都用防雨布蓋著,根本沒有繼續收購的跡象,整個市場里也只有銀麥糧貿公司的高俊義仍在收購。“我現在也是勉強支持,每天收購量比以前少多了。”高俊義告訴記者,由于今年普通麥收購價提高了,強筋麥也水漲船高,結果國內糧價和加麥(加拿大強筋麥)價格基本持平,沒了價格優勢加工企業不愿收,利潤太低強筋麥經銷商捂糧惜售也影響了市場流通。
藁城市土山村農民蘇二平是個糧食購銷經紀人,昨天4點半他就開著機動三輪車出門收糧了,可是一連跑了6個村子,只收到了400公斤普麥,來回70公里的路程,要不是順道又收了一點玉米,連油錢都不夠。“現在人們是越漲價越不賣,活越來越不好干了。”蘇二平感慨地說。
蘇二平自家也種著小麥,對于今年的收購價從心里說他還是比較滿意的。“現在好地畝產差不多都能達到500公斤,一級普麥國家收購價每50公斤91元,市場價最高的達到了94元,雖然今年農資價格比往年有所提高,但畝收入900多元,對農民來說還是有利潤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前種糧農民惜售,除了受“賣落不賣漲”的傳統思維習慣影響外,還有一些外界因素。7月1日起,國家取消對出口糧食的全部關稅,一些糧食加工出口企業開始大量收購儲存糧食提升了農民的期望值,認為糧價還會漲。糧價真的還會大漲嗎?對此有關專家并不樂觀。
有關專家指出,糧價是種糧成本加上利潤,從多年糧食成本收益數據看,合理的小麥成本利潤率應該在30%以上,而目前市場收購價已基本達到這一標準。并且從目前國內糧食市場看,小麥、大米、玉米供求是基本平穩的,又有充足的庫存,因此糧價大漲的可能性不高。
專家提醒,在庫存充足及新糧豐收的雙重壓力下,由于小麥消費層面沒有發生大的改變,供應方面也沒有壓力,因此今年小麥收購后期價格雖然可能上升,但漲幅不會太大,可能要低于農戶的售糧預期。因此農戶在國家托市收購期間適時出售手中小麥,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