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豆收儲:中間商獲利豐厚
大豆收儲價1.85元/斤,市場價1.5元/斤。
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國家先后四次在東北主產區(qū)進行大豆收儲,總量達到725萬噸。在國內大豆豐收的情況下,此舉的目的是,確保農民的增產增收。
不過,據黑龍江大豆協(xié)會測算,當地目前僅有不到10%的收儲量直接來自于老百姓,其它的收儲量,都被中間貿易商控制。收儲價與市場價之間,三毛五分錢的價差,也有超過一半落入了中間商的口袋。
“這種現(xiàn)象100%存在。”5月24日,黑龍江大豆協(xié)會一位人士非常肯定地告訴本報記者。據本報記者了解,一個月前,黑龍江省有關調研部門已向當地政府遞交了一份有關大豆產業(yè)的報告,其中一個主要內容便是“有關中間商搶占豆農收儲指標”的情況匯報。
三毛五分的差價
“一年不開工,開工夠吃十年。”這是當地對這些中間貿易商最形象的描述。
2008年10月,國家對大豆的掛牌收購價格高達1.85元/斤,即每噸3700元。這項措施的考慮在于,2008年我國大豆喜獲豐收,但由于生產成本價格的上浮,農民每種一斤大豆的成本在1.65元-1.7元。
而與此同時,進口大豆的價格卻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路下跌,達到每噸3000元左右,即1.5元/斤。因此,收儲價格一出臺,便高出市價每斤三毛五分錢。
正是這0.35元,讓貿易商們看到了巨大商機。
據黑龍江大豆協(xié)會方面介紹,貿易商們通常先從農民手里以略高于市價的價格收購大豆,一般價格在1.6元/斤-1.7元/斤,隨后,貿易商將這些大豆再以1.85元/斤的收儲價格賣給糧庫。這樣一來,每斤便有1-2毛錢的利潤可賺。
據悉,黑龍江地區(qū)大豆前四次收儲的量大約在700萬噸,其中90%的量被中間貿易商壟斷,以此推算,貿易商所獲利潤就達十多億元。(中華油脂網) 中國糧油儀器網 http://51wenwang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