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安全生產有何重要意義
農產品安全生產直接關系人類的健康和安全。農產品安全生產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農業生產中,農藥、獸藥、化肥、飼料、添加劑、激素和抗生素等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使用是保證農業豐收和農產品優質的重要手段。但是,片面地追求產量,不科學地使用農藥等農業化學投入品,就會嚴重污染食物,在威脅人類健康的同時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食用農藥殘留超標食物、含“瘦肉精”的豬肉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故時有發生。
農產品安全生產是提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措施。農產品的進出口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美、日、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這些國家和地區對農產品安全要求也很高,特別是與農產品安全密切相關的農藥和保鮮劑殘留標準。我國出口的農產品因殘留超標遭到退貨、索賠事件已發生多起。2001年日本以我國大蔥、香菇等農產品中有害物殘留超標為由,對從我國進口的大蔥進行嚴格限制,使山東菜農遭受慘重損失。2002年從浙江出口到歐盟的蝦仁被檢測出氯霉素超標,致使中國水產品全面被禁。
農產品安全生產符合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過去,由于盲目墾耕、濫施化肥農藥,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和自然生態的失衡。如施用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殺死了害蟲的天敵,加劇了農業病蟲災害,20世紀90年代的棉鈴蟲暴發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必須從長遠利益出發,實施農產品安全生產,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以保障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產品安全生產是提高農業效益的有效途徑。一是無污染、安全、有營養的農產品品質好,雖然價格高,但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要求。目前,超市中優質果品比一般果品價格高1~2成甚至更高。二是生產質量安全的農產品的成本低于常規的農產品。因為,生產質量安全的農產品要求所用的農藥、獸藥、化肥、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的數量大大少于常規生產,它更強調在生產的每個關鍵點的控制,肥料上用有機肥來調節地力,病蟲害的防治強調生態控制,畜禽水產品生產注重免疫機制,實施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管理,使單位產品的管理成本低于常規農業生產。
農產品安全生產有益于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是以化學肥料等農業生產資料為基礎的生產技術系統,缺乏相對完整、配套、可操作的農業生產過程控制技術體系、標準和具體措施。因此,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實施將促進農業新技術的應用。
———本文和插圖均摘自中國農業出版社《農產品安全生產基本知識》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