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在幫助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同時,生物技術作物在減緩環境影響,以及提高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方面,都可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抗蟲害水稻的潛在受益人口可達10億之多。
--生物技術作物能夠提高可收獲糧食總量,降低糧食使用成本。1996年至2007年的12年間,生物技術作物的種植使糧食產量提高了1.41億公噸。
--種植生物技術作物既能節約耕地,又能保持作物的多樣性。若以傳統方式實現生物技術作物帶來的1.41億噸增加的產量,則需要額外4300萬公頃耕地。鑒于全球最貧困人口的70%依賴耕種過活,每人每日收入不足1美元,推廣生物技術作物的確有助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以及消除貧困。對于發展中國家和處于經濟轉型期的國家而言,農業占GDP很大的比重。生物技術作物能夠明顯提高農業生產率。請看以下例子:
--印度、中國、南非和菲律賓的研究顯示,生物技術作物可以使每公頃收入增加115-250美元。2008年,全球共有1200萬資源匱乏地區的農民受益于種植生物技術作物。
--抗蟲害水稻的推廣有望使亞洲超過2.5億家庭或約10億人口受益。
--此外,僅2007年一年,全球從事生物技術作物種植的農民獲得的純經濟利益就達到100億美元(其中,發展中國家占60億美元,工業化國家占40億美元)。1996-2007年間,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化國家共享總額高達440億美元的經濟利益。
--種植生物技術作物顯著減輕了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影響。這主要得益于殺蟲劑使用量的減少、化石燃料的節約,以及因耕種活動的減少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和水土流失情況好轉。值得一提的是,1996-2007年間,因種植生物技術作物而減少的殺蟲劑使用量達35.9萬噸。
--抗旱作物的發展在提高缺水地區的農田產量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全球約有70%淡水用于農業灌溉。重要的是,抗旱玉米有望于2012年甚至更早在美國推廣,并于2017年實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種植。
--生物技術作物的環境效益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僅2007年一年,二氧化碳減排量即達到142億千克,相當于道路上減少了630萬輛汽車。http://51wenwangwen.com
農博種業
